外国语学院教师“泛舟书海,你我同行”读书分享会(第七季)第十期于2025年6月4日晚8点在云端开播。外国语学院李群老师担任本期读书分享会嘉宾,研究生会主席团张硕担任主持人。


此次读书分享会的主题为《肖申克的救赎》。分享会主要从作品及作者简介、主题思想探讨、故事梗概与核心情节、艺术特色与写作手法、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和现实启示与个人感悟六个层面展开系统解读,带领我们在经典中探寻希望对生命的救赎力量,为现实生活提供深刻的精神启迪。


第一个层面为作品及作者简介。斯蒂芬・金早年在贫困与写作间挣扎的经历使其作品常含 “绝境中的希望” 主题。他以恐怖小说闻名,却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以监狱为舞台展现人性光辉,该部小说原是《四季奇谭》中的中篇,是类型文学经典化的代表,因深刻的人文主义内涵,成为创作中 “凿穿黑暗的精神寓言”。


第二个层面为主题思想探讨。作品以主人公安迪的冤案入狱为切入点,将肖申克监狱隐喻现实枷锁,揭示 “体制化” 对人性的侵蚀与 “希望” 的救赎意义。安迪的越狱计划与结局证明:当身体被囚禁时,知识与信念能构筑精神自由。“恐惧囚禁灵魂,希望释放自由” 的主题引发对 “真正自由” 的哲学思考,让读者在压抑叙事中触摸到人性的韧性。


第三个层面为故事梗概与核心情节。安迪在狱中进行顽强的生存与抗争,他用智慧对抗残酷体制,以金融知识为狱警避税换取囚犯尊严,耗时二十年用鹤嘴锄挖通隧道,最终在暴雨夜冲破下水道重获自由。其扩建图书馆、播放古典音乐等细节,让 “救赎” 超越越狱,升华为用文明之光对抗体制暴力的精神胜利。

第四个层面为艺术特色与写作手法。作者以瑞德的第一人称视角还原监狱生活的粗粝真实,又通过安迪的行为细节补充精神深度,如 “雨中救赎” 场景,借 “雨水触感”“雷声掩护” 等细节沉浸感官。隐喻象征丰富,石头、监狱建筑、音乐分别表示不同深意,从多维度深化救赎主题,传递希望与自由的力量。


第五个层面为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安迪是智慧与坚韧的象征,以冷静韧性对抗体制;瑞德代表旁观者和见证者,从质疑希望到受安迪感召而觉醒;典狱长则是极权与腐败的象征,用《圣经》粉饰贪婪,其自杀结局隐喻虚伪体制的崩塌。三人构成人性多维映射,演绎监狱中的精神的悲喜剧。




第六个层面为现实启示与个人感悟。安迪以雕刻、挖地道守精神自由,借越狱获地理自由,传递希望。体制化压抑人性,布鲁克斯悲剧、瑞德转变尽显其害。安迪越狱实现法律救赎,帮助瑞德实现蜕变,体现集体救赎的可能性,诠释对枷锁的挣脱与人性的光辉。

最后,李群老师呼吁,生活中的 “高墙” 或为学业压力、职场内卷,而每本书都像藏在海报后的鹤嘴锄,在日积月累中为精神开掘出口。愿我们借阅读汲取力量,如安迪般将希望藏于书页,用文字在现实壁垒上凿出光明 —— 毕竟,真正的救赎,始于为灵魂推开窗户的那一刻。
(撰稿:张梦丽 初审:孙慧敏 复审:徐泽 终审:刘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