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正文

“泛舟书海,你我同行”读书分享会第七季第四期

2025年04月25日 10:56 外院研会 点击:[]

外国语学院教师“泛舟书海,你我同行”读书分享会(第七季)第四期于2025年4月23日晚8点在云端开播。外国语学院管楠老师担任本期读书分享会嘉宾,研究生会主席团张硕担任主持人。

此次读书分享会的主题为:《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此次分享会包含从人性的复杂本质,到人性在合作中的体现,再到如何在理解人性中实现自我成长,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启发。

3564A

5BB01

首先,本书的核心观点—人性在生活中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刘墉老师在书中精心选取了数十个真实故事,以此为镜,清晰地映照出人性中善恶交织的本质。在这些故事里,没有绝对的善,也不存在纯粹的恶,人性往往是黑白相间、此消彼长的,人性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不能轻易对他人进行绝对的评判。

刘墉是知名的画家、作家、教育家和演讲家,祖籍北京,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的艺术家,纽约圣诺望大学专任住校艺术家,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其作品在中国大陆销量超千万册,出版 100 种左右文学艺术著作,还利用版税在偏远地区捐建 40 所希望小学。

刘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主要表现在文学领域的影响,教育领域的贡献和社会公益的影响三个方面。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奉献精神,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其经历和作品充分展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激励着更多人追求真、善、美。

5672F

其次,分享会深入到对书中关于人性博弈相关内容的剖析—三个案例,每个案例都展现了人性的博弈,让我们得以洞察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案例1:“谢不杀之恩”的利益操控术,其中提到了高管操控预期与人性博弈策略,以及三步法策略与人性博弈解析,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商业、职场等领域,人性博弈无处不在。

1CF27

高管通过操控预期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决策,而员工则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与之应对。三步法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应对人性博弈的方式,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冲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这部分内容让我们认识到,了解人性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更能让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境时,更好地保护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58C4F

36C5E

案例2:老周和小林的“双赢陷阱”。其中主要是向大家展示了人性博弈的逻辑。本次案例展示了利益同盟的脆弱性,背板的必然性以及人性中的“过河拆桥”本能。老周和小林的合作博弈关系启示大家,在处理合作中的强弱关系时,要根据双方优势合理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同时,还需警惕虚假双赢的陷阱,有些合作表面上看似双方都获利,但实际上一方的利益被隐性损害。

21B93

51674

依赖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利益结盟的脆弱性,所有的合作都是标好了期限,当利用价值被榨干时,温情的面具就会无情地脱落,背叛的必然性迫使上位者对下位者产生恐惧心理。

此案例给我们一些启示或者破局之道。第一点为合作前的风险评估,双方在合作之前要进行一个充分的风险评估。第二点为明确的底线,在约定利益分配机制的时候,要增加一些动态可调整的条款。第三点为留一手,在合作的时候,要避免将自己的核心资源全盘交出。第四点为警惕“虚假双赢”,任何长期合作都必须存在共生的价值,人性经不起利益的透视。利益同盟的本质是互相利用的权宜之计,真正的智者其实是懂得借势共赢。

案例3:邻居的“枷锁”。管老师通过一个邻居家属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在本次案例中,人性博弈的逻辑主要包括了恩情资本化,舆论人质和受害者叙事三个部分。

故事中,邻居家属在某些情况下展现出了善良和乐于助人的一面,而在另一些情境下,却又因自私自利做出了伤害他人的行为。这表明人性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环境和情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善或恶来评判一个人,而要理解人性的这种动态变化,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他人的行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在分享会的最后,管楠老师强调,阅读《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这本书,对我们实现自我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界限,避免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在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因为他人的看法而焦虑、迷茫,甚至迷失自我。但当我们深入理解人性后,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我们无需过分迎合他人。我们应专注于自我的成长和实现,发挥自己的优势,追求自己的目标,在复杂的人性丛林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道路。

524A5

(撰稿:张梦丽   初审:孙慧敏   复审:徐泽  终审:刘进军)

上一条:“泛舟书海,你我同行”读书分享会第七季第五期 下一条:“泛舟书海,你我同行”读书分享会第七季第三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