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全省日语专业高校研讨会

吉林省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路径研讨会于2024年12月6日晚拉开了序幕。本次研讨会是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指导下,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吉林省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吉林省分会联合举办的一次省内日语高校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教学发展会议。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等来自全省20余所高校的院长、副院长、系主任、优秀教师骨干等70余名与会代表汇集于北华大学,对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一、思想启航,引领方向
7日开幕式上,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刘进军院长致词,对全省各高校日语专业领导及负责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北华大学及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做了介绍,并对外语学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吉林省教育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忠鹏教授围绕日语专业发展与新文科理念发表讲话。林主任指出,人工智能对日语专业乃至外语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新时代背景下,日语专业学科发展及教学手法都需因应时代进行及时变化及改革。以“新文科”理念为核心,聚焦学分制改革对日语专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学分制改革不仅涉及课程结构的优化,还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多元化发展路径的探索。林主任呼吁吉林省日语教育界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整合学术与实践资源,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推动日语专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分会会长、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胡建军教授发言中深入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强调日语专业的发展问题具有普遍性,呼吁交叉学科、推动文科共同提升国家软实力。强调外语在跨学科研究与对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国际交流中需构建中国自主话语权,高校应重视外语专业学生在国民意识构建中的作用,培养跨学科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中国智造”转型提供支撑。胡会长强调,教育者应转变传统观念,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和创新的实践推动日语教育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二、聚焦问题,共谋发展
研讨会上围绕日语专业教育的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专家通过多维视角剖析了当前日语教育面临的关键挑战。专家们指出,当前日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存在年龄结构失衡、研究方向相对单一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与科研的创新性。同时,课程设置在传统语言技能培养之外,与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跨文化交流的结合尚显不足,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存在短板。此外,学科融合与协同发展在国内尚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满足当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研讨会上,各高校代表纷纷发言,对面前遇到的专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时,专家提出“创新”是破局的关键。教育模式的创新应包括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课程设计以及推进国际合作办学等方向。同时,日语教育需要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日经贸交流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日语人才在文化传播、商务沟通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与会专家还强调,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核心竞争力,是日语专业吸引力的重要保障。为此,需通过优化学科特色和加强校企联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就业路径和发展空间。

此外,与会专家一致认同外语教育在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中的战略地位。未来日语教育的发展需进一步注重跨学科融合,不仅要培养语言能力,还应涵盖文化理解、科技素养等多领域的知识储备,以适应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研讨会为破解日语教育的现实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也为吉林省日语专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展望未来:开创日语教育新篇章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思想碰撞的盛会,更是吉林省日语专业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吉林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课程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扎实专业技能和良好人文素养的日语人才。以教育促交流,以人才助发展,吉林省日语教育必将在服务中日交流与国家战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唯有创新与学习并重,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携手共创日语教育的美好未来!
(撰稿/初审:张烨 复审:孙慧敏 终审:徐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