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正文

“泛舟书海,你我同行”读书分享会第六季第一期

2024年09月27日 15:45 外院研会 点击:[]

外国语学院教师“泛舟书海,你我同行”读书分享会(第六季)第一期于2024年9月25日晚8点在云端开播。英语语言文学系郭伟教授担任本期读书分享会嘉宾,研究生会主席团张硕担任主持人。

郭老师此次读书分享会的题目为《后人类》,该题目出自于《科幻导论》的第三章。在导入环节,郭老师以一个思考性问题引出此次分享会的主题——后人类。此后,郭老师依据自己对后人类的独特见解,列出了本章的逻辑框架:非原生的人;非齐整的后;非超然的神;非中心的后人类。

首先是非原生的人:有纯粹的人吗?在这一环节,郭老师首先向大家展示了现实中的一个赛博格,随后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戴着眼镜的人算得上是赛博格吗?并引导大家去思考这个问题。

在科幻小说中,很早就有了对赛博格式后人类的想象。短篇故事《被用光的人》、非虚构作品《当人变成机器》、文章《赛博格宣言》以及克莱因斯和克兰两位科学家对赛博格式后人类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和见解,郭老师也从中对后人类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50F80

郭老师通过以上科幻品和作家对赛博格这一概念的卓越贡献,以及自己对赛博格的独特见解,带领着大家探索了“人的形象和定义”,并总结道“倘若人并没有本质,也就无所谓原生与否”。

其次是非齐整的后:究竟何时方为“后”?郭老师表示非原生的后人类没有起源的历史,或者说它的起源正是历史的断裂。但究竟何为“后”?为了解答这一个问题,郭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科幻作品——文章《技术奇点将至》、短篇小说《人类科学之演变》、专著《心智儿童》和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这些科幻作品在赋予想象力的叙事中夸大历史的断裂。

5F2E6

再者是非超然的神:“超人类”还是“后人类”?在本节中,郭老师为了深入剖析这个问题,为大家推荐了两本科幻作品《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和《神经漫游者》,并指引着大家在这两部科幻作品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郭老师引用了哈拉维的《赛博格宣言》中的一句话——“我还是宁愿作为一个赛博格,而不是一位女神”来结束本环节。

4B2DC

最后是非中心的后人类:走向异质共生!在本节中,郭老师先是强调非中心的后人类才是后人类的一个有意义的视角,去人类中心化,走向异质共生。郭老师从科幻作品《公鸡王子》和《猞猁学派》到代表作家海尔斯、拉图尔、哈拉维、德勒兹和布拉伊多蒂来向大家更为清晰地介绍何为非中心的后人类。

5158D

26042


在本次讲座的结尾,郭老师向大家做出了简要的总结——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更宏阔的视野看清人类世在漫长地质时代中的位置,从而更从容地面向未来。

最后,郭老师分享的一段话作为本次分享会的结束语。“造烛求明,读书求理。书海之浩瀚,真理于其中,书籍是更高等的人类,也是唯一能寄语于未来的人类,让我们一同用阅读点亮心灯,以知识武装头脑,打造阅读世界。”

(撰稿/初审:张梦丽  复审:孙慧敏  终审:李丹)

上一条:“泛舟书海,你我同行”读书分享会第六季第二期 下一条:交流互鉴 行以致远——晋中信息学院太古科幻学院教师一行来我院观摩交流

关闭